
什么是多感官训练?
多感官训练起源于荷兰,名为Snoezelen,由荷兰文的‘snuffelen' 及'doezelen' 两个字合成的,意思分别为呼吸及小睡。当初是Hulsegge 和Verheul 1987) 为Hartenburg教养院内重度及多重障碍的住宿者所设计的,目的是使其休闲场所更有变化。'Snoezelen' 这个词,用来形容这个人T性化的设计场所,希望把放松及刺激的经验透过多感官环境的布置传送出去Hulsegge流传到英国后,英国人取其意义以多感官环境’( Multi-Sensory& V erheul,1987)。‘Snoezelen'Env ironment) 来称呼,并将其应用于特殊教育中。
多感官刺激训练教室是透过精心设计的灯光、音乐与各式各样精巧的高科技设施,营造出一个富有吸引力及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予自闭症儿童各种充满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并借由教学环境与训练课程的安排,学习探索环境、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减低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消弱不适应性行为、提升注意力、加强人际互动等,期望提供极重度的孩子更多学习刺激。
多感官治疗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其异常的感知觉,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力,手眼协调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孤独症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感觉失调等问题,多感官室的器材可以根据不同的小朋友的特质,给以不同的感觉刺激,帮助他们改善感知觉异常。
孤独症儿童愿意主动参与多感官治疗,依兴趣探索环境及接触、操控各类触控装置而获得印象深刻的奇趣感官体验。这种交互式的回馈对于诱发及培养儿童在主动探索环境、尝试适应环境的变化及积极参与体验身边的转变等各方面皆有正面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协助孤独症儿童培养更有自信、更自主及更有乐趣的学习模式。
多感官功能训练包括:
1.通过视觉刺激:训练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2.多感官活动能够改善问题行为:在多感官刺激活动中,儿童可以宣泄情绪,减少自我刺激的行为,帮助儿童减少心理压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多感官的教育功能:学习是通过我们所看,所听,所嗅,所做获得知识。多感官训练采用“玩乐+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儿童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